日前,醫政司發布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2023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在《通知》中涉及了各專業2023年質控工作改進目標,在康復醫學專業的改進目標為“提高住院患者早期康復介入率”其中早期介入是康復治療的重要原則,也是康復醫療環節質量的重要指標。綜合醫院早期康復服務能力的提升對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康復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國家早在2021年就發布了關于康復早期介入的政策。在2021年6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中,在強化康復醫療專業人員崗位培訓、加強康復醫療能力建設、逐步推進康復與臨床多學科合作模式等方面都有提到“康復早期介入”。
4個月后的10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也提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積極開展康復醫療早期介入和加速康復外科服務模式試點,創新推動康復醫療與臨床科室的緊密合作,將加速康復理念貫穿于疾病診療全程,手術前后康復及時介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功能恢復。逐步探索形成康復早介入的好做法,以及加速康復外科服務模式的試點經驗。
那么,國家積極推進的“康復早期介入”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政策都在強調“康復早期介入”?
早期介入(early+intervention)是康復的重要原則之一。而所謂的康復早期介入指的是:在患者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即可開始康復介入,因病因人而異。康復介入越早,患者恢復越好。康復早期介入,不僅可以有效地預防因臥床引起的并發癥,還可以改善病人中后期站立及行走的異常姿勢。
康復的目的其實就是最大限度的恢復或改善患者的功能,使其能回歸家庭,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
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三級綜合醫院都意識到了康復醫學的重要性,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ICU等科室的床邊康復治療都得到了開展,病情穩定的患者也得以及時轉到康復科繼續恢復功能,獲得良好的功能結局,患者和醫院皆大歡喜,這間接解決了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